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果然是期中報告到了,論台大水果妹事件。

4/30號一個平靜的午後,我正在吃中餐。電視上突然出現台大水果節票選美女被批物化女性而取消的新聞。我當下的反應就是:「期中報告時間到了。」

根據媒體報導,水果妹票選活動是因為性別教育委員會出面批評。委員陳柏豪同學在接受民視訪問時表示:「票選活動物化女性,乃性別刻板映象。」

同樣的,佔據了幾天媒體版面,幾台新聞追蹤報導,然後事件歸於平靜。只是受害的主辦單位、熱情被澆熄的參與同學,以及無數關心此一事件的人們,牠們受到的損失是無可彌補的。

我很納悶,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到底應該做些什麼?

從字面意義來看,這是一個委員會,內容以教育為主,教育的內容以性別平等為主。所以,這個委員會的宗旨應該可以視為推廣性別平等教育。而中心思想仍然在於性別平等。

重點在於,既然推廣性別平等是此一委員會的宗旨,那麼,該委員會的所作所為就一定會減少性別歧視或性別不平等囉。

那麼,來看看水果妹事件吧。

在水果妹事件發生之前,教育部就已經要求各校停止票選活動了。所以,不管一般人心裡是怎麼想的,至少主管單位認定,美女票選活動有礙性別平等,不應該在校園中舉辦。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事件一開始就發現,然後使整件事情不要鬧大呢?

如果說水果妹票選活動公布隔天,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就出面阻止,後續的紛紛擾擾就不會出現了。

如果性平會的宗旨是期盼性別平等,那麼,不能在事件發生初期發現危機並加以處理。若是無心為之,失察這一點跑不掉;若是有意為之,那其用心到底為何呢?

動機姑且不論,在活動已經大肆宣傳,人盡皆知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使得大家不會覺得物化女性,又能使活動順利進行呢?當然有,只要把水果「妹」票選改成水果「人」票選就好了。單純選女性有物化女性的嫌疑,那就男女一起上台票選吧。這麼做不但不會因為突然終止票選而引發爭議,而且還可以藉由此一活動進行男女平等的機會教育。這麼好的方法為什麼不用?

連我一個旁觀者都可以想到兩全其美的好方法,委員會裡面那麼多委員就想不出來嗎?

最糟糕的是,原本許多心態健康,單純的學生。在這一個事件之後都會帶著異樣的眼光去審視參與票選的女性了。

可以在事件發生初期解決問題,卻坐等事情鬧大。

事情鬧大之後不妥善解決,卻用最激烈的手段製造爭端。

爭端的後果不但沒有消弭性別歧視,反而製造更多異樣的眼光。

不論這個委員會的宗旨如何,其行為造成的結果,完全與所謂的性別平等背道而馳。

那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想要上電視!

在事件初期就和平落幕,沒有人會理會他們。

從水果妹票選變成水果人票選,頂多上上校內新聞,上不了電視。

只有讓紛爭擴大,才會吸引記者的目光,才有上電視的機會。

所以,性別平等是假的,上電視才是真的。

當然,台大校內操弄性別平等議題上電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之前就認為那些行為都是為了繳交期末報告,以及上電視曝光累積知名度,至於是否真的平等,沒有人關心。

順帶提一下,之前性別友善宿舍中相當活躍的成員李采蓉同學也是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的成員。

我想,這可以說明很多事情。

獵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