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論性別友善宿舍

論性別友善宿舍

性別友善宿舍,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議題啊?

第一眼見到,立馬聯想到的就是這群最高學府的學生,不好好讀書,又在搞些亂七八糟的飛機了。當時,我也沒有想些什麼,那個新聞也就持續了兩天,接下來就什麼風波也沒有掀起來了。

要不是因為和朋友聊天時被問到,我還真不會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回事。不過,既然有人問我就去找找資料吧。越找越發現這件事情的荒謬與可笑。

我不是台大學生,我只能從新聞中得到相關訊息。不過,事實真相是騙不了人的。總有許多的蛛絲馬跡可以讓我們一探究竟。

在我所找到的網路新聞之中,相關活動發起人在媒體上的發言,主要有三位。

分別是陳柏杌先生、楊緬因先生以及李采蓉小姐。

這三位之發言真是令人越看越覺得奇怪,很懷疑正常人怎麼可以在媒體記者面前說出這種漏洞百出的話。

首先,先找出他們說過的話吧。
陳柏杌先生的發言如下:
「但整個行動的訴求重點其實是希望讓不同性傾向的同學都有選擇宿舍的空間,不要讓生理性別成為區分宿舍的標準。」

「讓許多對性別自我認同與生理性別有所差異的學生,可以有選擇喜愛宿舍的權利。」

「性別友善宿舍,當然是有不同性別、性別認同、性模式,或者是性傾向的人,一起住在這個宿舍。」

「學校除了應提供對各種性別、性傾向、性模式友善的住宿空間,還應該在資源分配、辦理活動、議題討論及行政程序上都能考慮性別、性傾向及性模式的差異。」

「目前性別弱勢者,仍處於無法主體性地去發聲的階段。」

「外界誤會性別友善宿舍的涵義,以為性別友善宿舍就是男女混宿,或是認為是將性少數的族群放入特定宿舍;但整個行動的訴求重點其實是希望讓不同性傾向的同學都有選擇宿舍的空間,不要讓生理性別成為區分宿舍的標準。」

「性別友善宿舍是為尊重性別差異,情慾需求也是應討論議題。」

楊緬因先生的發言如下:

「校方雖然已經在推動性別友善宿舍,但態度仍然不夠積極,而且行政人員還是缺乏性別主流化的概念。他認為,打造性別友善宿舍,不只是透過硬體規劃,也需要校方加強對學生的性別教育,才能夠真正落實。」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應該只以生理性別做區隔。它應該是多元的,因為重點在於彼此互動的過程。」

李采蓉小姐的發言如下:

「這個方案它不是要把所有男宿女宿全部打混在一起,讓不想跟異性住的住在一起,而是提供第三種選擇,就是你覺得生理性別不是很重要的這些人,那他可以選擇第三種宿舍。」

「宿舍是學習人生的場所,男女隔絕,如何相互學習,爭取多元宿舍也是這屆學生會的政策。」

從上面三位的發言,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結論。亦即,性別友善宿舍這個議題與個人利益無關,是討論很久的公共議題,出發點是為了關懷性別弱勢者。行為如果成功,性別弱勢者就可以快樂的住到性別友善宿舍裡面,享受沒有歧視並且自由自在的生活。

真的是這樣嗎?

要知道,少數族群最怕的是什麼?就是貼標籤!不只是少數族群害怕,一般人也怕隨便的被扣帽子。性別弱勢者既然已經是弱勢了,那他們更加沒有勇氣暴露在眾人赤裸裸的目光下。

關心性別弱勢,這個出發點很好,我從來沒有反對過。可是,為什麼要把性別弱勢跟宿舍扯上關係呢?

這個問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比方說搬出去住就好啦。沒有錢,校方補助甚至全額支付校外租金就好了,又或者是對該宿舍的所有同學進行機會教育,讓他們能在彼此的生活中互相學習及成長。事情總會有解決方法的,又不必向社會大眾公開曝光,又能擁有隱私,還可以給大家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樣就好了,沒事去露營幹嘛?

要知道,花費精力時間去作一件事情,不論結果好壞,至少有變化。最糟糕的就是完全沒有改變,白白浪費那些精力。

既然上面三人在媒體前大聲疾呼,那就來分析一下他們的行為和言行吧。

首先,來看看李小姐的言論。

「宿舍是學習人生的場所,男女隔絕,如何相互學習。」

這句話真是荒謬無比,我同意宿舍是人生的一部份,我也認同男女完全隔絕是不健康的狀況。陰陽總要調和的,男女之間要有良性互動才算是正常。可是,我就不懂了,宿舍男女隔絕就無法相互學習了嘛?相互學習機會有的是,學校、商店,甚至是在馬路上,不都是男生女生混在一起嗎?

會說出這種話的人,不知道是這輩子都沒有出過宿舍,還是足不出戶的宅女,亦或是在外面害羞不敢與異性接觸,回到宿舍才突然變成開朗活潑大方的雙重人格患者,不然我真的想不到誰會認為宿舍就是學習人生的唯一場所。

也許有人會跳出來反駁,說我斷章取義。那麼,說出這番話的意義到底為何?既然宿舍不是學習男女與人生的唯一場所,那花那麼多精力把宿舍這個場所加進來幹嘛啊?不做,大家一樣可以在人生中學習;做了,大家還是一樣的在人生中學習。花了時間精力,結果不變,那到底在忙些什麼?

再來,我們看看楊緬因先生的說法。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應該只以生理性別做區隔。它應該是多元的,因為重點在於彼此互動的過程。」

這句話說得太對了,說得太好了,真是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正義的最前線啊。尤其最後那一句,重點在於互動的過程。真是令我好感動啊,互動本來就是最重要的,誠信、關懷、平等、友愛,這都是人性至高的價值啊。不過,這跟宿舍有什麼狗屁關係呢?

不在宿舍中人性的光明面就無法體現了嘛?不在宿舍裡面人與人就無法多元的互動了嘛?宿舍到底有多神奇啊?大家都只有在宿舍裡面才是能學習人生,才可以與人正常互動?那中正機場改名叫做台灣大宿舍入口算了!這樣台灣的所有居民就可以正常的學習人生、與人互動,也不會有紛紛擾擾的亂象了。


講了這麼多,合著這位楊先生和上面的李小姐一樣,出了宿舍就無法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啊,受教了受教了。不過,這麼強調互動過程,又特別強調宿舍,那麼,提到宿舍中進行的互動,人們第一個會想到的是什麼呢?

再來,他又說:

「校方雖然已經在推動性別友善宿舍,但態度仍然不夠積極,而且行政人員還是缺乏性別主流化的概念。他認為,打造性別友善宿舍,不只是透過硬體規劃,也需要校方加強對學生的性別教育,才能夠真正落實。」

既然校方已經在推動了,那他還跳出來幹嘛?他手中的資源有校方豐富嗎?他的經驗有校方的多嗎?他老子性郭可以立刻蓋起一棟新宿舍嗎?沒有,都沒有!那他跳出來幹什麼?嫌校方不夠快是吧?我可以接受,畢竟行政龜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說校方不夠積極,跳出來催一催,我可以理解。可是,他又說不只是靠硬體,需要靠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及之事,急不得的。

都知道教育急不得了還跳出來催促,他是白癡嗎?既然教育最重要,硬體是其次。那為什麼又把宿舍硬體放在第一位作為訴求重點而片語隻字不提性別教育呢?還是他認為這混亂的搭帳棚本身就是良好的性別教育?

接著,再看看陳先生的說法。

陳先生說:「讓不同性傾向的人能有選擇機會。」,又認為「性別友善宿舍就是將性少數的族群放入特定宿舍。」是外界的誤解。但最後卻補上一句「性別友善宿舍,當然是有不同性別、性別認同、性模式,或者是性傾向的人,一起住在這個宿舍。」

說來說去,前面的話都是廢話嗎?慷慨激昂說了半天,到最後卻把自己的論點全盤推翻,這到底是在幹嘛?

結果體現意志,只要性別友善宿舍成立,照陳先生的論點,住在裡面的人就是有不同性別、性別認同、性模式,或者是性傾向的人。這不是集中營嗎?這不是貼標籤嗎?

也就是說,只要誰住進去這間宿舍,就有可能被外界認為是GLBT的一員,或是內心深處處有什麼特殊的性模式或性傾向。千夫所指啊,一個正常人都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的誤解。一個性弱勢個體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居然因為住進這間宿舍就公諸於世了。

這不是強迫曝光是什麼?

更何況,這種宿舍還有排擠資源的效應。

在以前,性弱勢住在普通宿舍之中,縱有許多不便,但至少大家知道他是無奈。一旦性別友善宿舍成立,大家望過去的眼光就會變成嫌惡。為什麼?為什麼已經有你該去的地方你還賴在這裡?

同學也不用學習尊重了,也不用付出關懷了,只要一句話:「有性別友善宿舍你不住,自找的。」這樣我們的學生學到的是付出關懷還是冷漠自私啊?

再來,陳先生又說了這兩段話:「學校除了應提供對各種性別、性傾向、性模式友善的住宿空間,還應該在資源分配、辦理活動、議題討論及行政程序上都能考慮性別、性傾向及性模式的差異。」;「性別友善宿舍是為尊重性別差異,情慾需求也是應討論議題。」

宿舍什麼時候可以公開討論情慾啦?是我太古板的認為宿舍只是學生下課休息讀書的地方嗎?只是熬夜打怪聊天的地方嗎?只是偷偷煮火鍋還怕被抓到的地方嗎?交誼廳成了我愛紅娘的相親節目,看對眼的就直接到宿舍開房間?還可以加上各種癖好道具及小玩意,反正要尊重弱勢啊,反正要考慮需求嘛。

合著性弱勢就是一道護身符囉,只要公開宣稱自己是弱勢的,接下來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校方作這作那。你算老幾啊?校方應提供友善的住宿空間?什麼時候校方的關懷與善意變成理所當然的必須了?這就是方便當隨便,輕鬆當放鬆了。

校方根本沒有義務提供每一個人宿舍啊!

而且,還要牽扯到資源分配上了,我相信,台大一定有更多迫切需要這些資源的人。把資源用在依靠輪椅需要無障礙空間的肢障者上面一定更有意義。至少比用在這些自大無知目空一切,以為自己弱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人身上來得好。

最後,陳先生說:「目前性別弱勢者,仍處於無法主體性地去發聲的階段。」

沒錯,我倒要問他,你雖然身為同志,你何德何能站出來替絕大多數人發聲?就算你是同志,頂多能見到G的部分。L呢?B呢?T呢?其他有不同性模式的、性癖好的呢?你的意見真的能代表其他人的意見嗎?

不行!

那你憑什麼站出來?你的正當性在哪裡?就是因為有這種打著弱勢團體旗幟不斷放話的人存在,所以弱勢團體才無法主體性的發聲啊!

性別友善宿舍這項行動到最後到底改變了些什麼呢?

對社會大眾來說,這樣的議題,連茶餘飯後的談資都稱不上,評論只有一句:「台大學生又在搞怪了。」想吸引社會關心進而帶給性弱勢更多關懷,很抱歉,沒有。反而只是社會大眾僅有的耐心與關懷在這樣一次又一次徒勞無功的議題中被消耗殆盡,終至冷漠以對。

弱勢族群有得到幫助和關懷嗎?沒有。因為這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需要的是關懷和理解,這需要從教育下功夫,而不是搞個特區就能解決的事情。這個特區一旦成立,只會加速他們被邊緣化,被歸類為不正常的速度罷了。

不住進去,以前能得到的資源、關懷及認同都會煙消雲散。住進去了,就是強迫將不願意說出來的事實公諸於所有不特定多數人。

沒有選擇其實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這代表身不由己。一旦出現選項,那不論後果如何,都成為旁人不需關心、不用理會的自由意識了。

此外,這種選擇一旦出現,對於那些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要選擇的人怎麼辦?這是強迫他們在還沒準備好的情形下做出選擇嗎,這不是一種暴力行為嗎?

如果有反同性戀宗教團體跑到性別友善宿舍門口示威抗議,大聲辱罵,這樣到底是得到了保護到還是遭受到二次傷害呢?逃離了日常生活中的歧視卻招來更多更強大的輿論反對,這是創造一個明顯的目標方便一次圍剿嗎?

從結果來看,我見到了納粹的集中營。強迫「性」方面與常人不同者,強迫承認、集中管理、一次消滅。

這樣的結果卻是口口聲聲說要關懷、尊重、保護、為少數族群爭取福利的人作出來的事情。既然他們行為達成的結果和嘴巴上說的不一樣,那他們真正的目的到底是要幹嘛?

我們來看看這一段文字。

『台大人類系三年級的楊緬因長期關心宿舍等性別友善議題,這學期修了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女性主義理論課程,需要行動實踐,和社會四的陳柏屼等人,發起夜宿台大活動,希望「Dorm It Yourself.」並獲台大學生會支持,有50多人報名參加活動。』

搞了半天,弄出了看似聲勢浩大的露營活動,消耗無數社會大眾的關心與耐心,佔據了兩天媒體版面,使無數的性弱勢成員身心受到二次傷害的大活動,只是為了交期末報告而已。

就是一個作業而已啊,是嗎?

難怪選在年底,要交報告了嘛。

打完分數就可以撤啦,反正及格了就沒我的事了,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呢?

就像野草莓一樣,天冷了、過年了,一句「我們已達成階段性目標以及喚起社會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輕描淡寫的撇清責任然後回家吃羊肉爐嗎?

還是說,蹂躪少數族群,抹黑台大校譽,只是換來一個人權鬥士的形象嗎?

大家只會同情弱者,沒錯,受到壓迫才會產生力量。所以要讓大家都受到壓迫,好讓自己得到力量嗎?

我不得不合理懷疑,這些人所圖遠大。

那他們到底想幹嘛呢?我不知道,也不好猜測。但一個台大學生,披上人權鬥士、關懷弱勢的外衣,還能作什麼?

他們的工作地點會是這樣的嗎?


羅斯福路四段1號
仁愛路四段507號
中山南路1號
市府路1號
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是這樣的嗎?

我不知道,只能留待時間考驗了。

獵豹

沒有留言: